精选92段禅宗经典语录

时间:2023-11-03 08:35:10 说说

禅宗经典语录

1、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幻灭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3、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禅诗精选宿清远峡山寺(唐)宋之问香岫悬金刹飞泉界石门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尘市何疑无陵源(注释)(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2)岫(xiu):山洞(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赏析)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

4、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5、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禅宗经典语录)。

6、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

7、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禅宗经典语录)。

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10、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缘才产生的。

11、《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12、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13、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5、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16、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18、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

19、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20、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2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

22、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23、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24、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25、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26、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续慧能大师后又一佛门大德。

27、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28、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9、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30、一个勤奋修行的出家人,也许能够不贪爱世间的财、色,但很难断除对佛法、经典的执著。这也是贪欲,必须铲除!菩萨应以空荡荡,无所得的本心,来领悟佛学的大道和宇宙人生的真谛。

31、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动静、善恶、美丑、好坏……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对立,都是我们这些人各自依据自己的好恶、利害……强行分别而产生的。所有争端的升起,一切矛盾的产生,也都是源自我们以不同的价值、舍此取彼的结果呀!

32、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3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4、-----------------------------------------------------------------------------------------------------------------------白云——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鞭炮——因为不冷静而自毁一生。

35、怀海自幼喜游访寺院。早岁在南岳怀让禅师的弟子西山(广东潮安)慧照出家,后从南岳衡山之法朝律师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

36、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37、(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38、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9、师云: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有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起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

40、)具有禅意的话有哪些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41、《景德传灯录》载: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慧海禅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42、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43、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4、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45、(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46、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47、善知识,你等刚刚念诵过三皈依。我要奉劝诸位的是,希望你们皈依自己本性的佛、法、僧。其中,佛是觉悟,法是正确的佛法,僧是清净。用自己的心去皈依觉,便不生邪恶,寡欲知足,能摆脱对财色的执著,这就叫福慧充足。自己的心皈依了正法,就没有了邪见。没有邪见,也就没有人我的区别、傲慢自大、贪欲爱憎的执著,这就叫远离贪欲。自己的心皈依了清净,一切的烦恼爱欲等外界环境都不沾染自己的清净心,这样众生就变成了尊贵的觉者。

48、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9、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50、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51、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52、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53、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54、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55、师云: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

56、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57、我不愿在岁月的门楣间,感叹人生的苦涩,让丝丝怨意蔓延开来。莲,在瞬间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宁。在盛开的季节里,让人忘却凋零的悲切。就在这繁华喧闹的夏日里,莲轻浮在圆润的叶间,听涛涛水流的轻吟。仿佛一世静好的期盼,在微风拂面的月色间,在心底荡漾开来。

58、与此类似的还有如:问:“万法归一归何所”师曰:“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59、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

60、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61、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62、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63、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64、《景德传灯录》卷七: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法常禅师)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

65、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6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7、莲,在雨色朦朦时节,让那圆圆满满的叶,沾满晶莹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莲清淡干净的容颜,在月色银辉如水的夜色间,悄然打动世人的眼。在岁月的递增间,越发喜爱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净的玉颜,在莲的神韵间,发觉生活的简单和满足。就让繁琐淡去,让岁月静好,一世安然。“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从容,世间风月,不忘初心,赏花的心情,总能心静即安。

6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69、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晨钟佛曰:吾法念无念念。

70、境由心造,法由心生,一切都是我们人心的作用。

71、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72、佛言:善根有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智者了达,其性无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73、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74、百丈怀海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俗姓王。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75、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7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77、曹葆华>;她这一点头,是一杯蔷薇酒;倾进了我的咽喉,散一阵凉风的清幽;我细玩滋味,意态悠悠,像湖上青鱼在雨后浮游。她这一点头,是一只象牙舟;载去了我的烦愁,转运来茉莉的芳秀;我伫立台阶,情波荡流,刹那间瞧见美丽的宇宙。

78、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79、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80、师云: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忘。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使无疑误。此人,天堂地狱,俱不能摄也。

81、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8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83、佛性是远离永恒与短暂、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84、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8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第十九章》

86、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87、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89、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90、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

91、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说四十二章经》